中东地区的革命有可能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重新分配,从而减少普通民众的经济压力。但是,如果经济总体规模没有明显扩张的话,大多数人还是会度日维艰。动荡的局面可能会持续多年。时局动荡会让投资者不敢投资扩大生产。而世界其他地区根本没有办法消化中东石油产量的大幅下滑。现在石油价格正在大幅上扬,因为目前的产量水平已经难以维持。除非主要的石油消费国采取措施限制石油需求,高油价可能会成为常态。
现在的动乱对于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很可能与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限制生产规模的效果类似。它将会导致股市重挫,为此后数年的滞胀埋下祸根。发生滞胀的风险正在加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的放贷规模比正常水平高出了50%。控制贷款规模的压力让他们的经济增长表现乏力。控制贷款规模的压力,加上油价的冲击,很可能会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陷于滞胀。
中国现在的石油供应依赖进口,石油危机意味着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也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冲击。尽管不能说中国现在肯定将陷入滞胀,但是滞胀风险却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我认为中国会再度极力扩大煤炭的使用。新近的政策调整限制了煤炭生产,煤炭产业的兼并重组步骤也进展缓慢。石油危机可能会促使国家加快煤炭产业的集团化速度,加大投资力度,以达到迅速增加产量的目的。如果油价足够高的话,“煤变油”项目有可能会再次被提上日程。
第二,天然气开采可能会受到重视。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中国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积极推进岩层气的开采。美国由于开采了大量岩层气,现在他们国内的天然气价格非常低廉。有人说,中国在这方面进展缓慢,是因为国企垄断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他们完全没有在那些方面快速取得巨大进展的动力。等到油价非常高,而中国又非常缺乏天然气供应的时候,政府有可能会对私人资本开放天然气行业,以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需要转换。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方式消费能源过多。而石油危机又会让这种模式变得过于昂贵。旧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会在贸易平衡状况方面表现出来,中国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贸易赤字。石油危机让中国向消费拉动型的增长方式转换又多了一个理由,这要求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并且去除地产泡沫。
石油危机出现的前提,是中东动荡局面的持续发展。动乱的导火线是食品价格膨胀和高失业率。民主化可能会通过重新分配,减轻问题的严重性。但仅仅依靠重新分配是不够的。在过去三十年内,尽管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增长了一倍,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他们却没有抢到足够的工作岗位。他们现在深受物价上涨之苦,部分是因为其他地区的人们收入增加得更快。这种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都会见证这一地区政府的频繁更替。
短期而言,对世界经济二次触底的担心还会重现。西方国家的经济还是依靠消费拉动。高油价会沉重打击西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如果美国天然气价格上升到每加仑5美元,它的经济增长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