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导读:
我国石化行业“十二五”年均增速将超10%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摘选)
券商研报
兴业证券:关注化工原料多元化发展趋势
凯基证券:电荒转油荒的预期将获实现,对石化行业整体影响偏正面
国信证券:电力短缺利好一体化氯碱企业,限电推动两碱涨价
天相投资:基金超配化工行业,增仓石化板块
银河证券:拥抱新一轮石化行业景气周期
个股淘金
十只石化类个股或腾飞
我国石化行业“十二五”年均增速将超10%
备受业界关注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27日在北京发布。《指南》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并预计"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并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模式,推进我国由石化工业大国向石化工业强国的转变。
为实现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石化强国的总体要求,《指南》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即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节能环保跃上新台阶、质量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指南》称,"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突破80~10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超过15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减少10%,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2%、8%,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有效处置率达到100%。同时,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6.5亿吨以内,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吨左右;乙烯产能达到2600万吨左右,当量乙烯自给率达到70%左右。
为实现战略目标,《指南》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强化行业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抓好典型培育、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和化工园区的发展,重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和管理人才等。
到"十一五"末,我国已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可生产6万多个(种)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据了解,《指南》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编制完成。科技、标准化、质量、安全、环保、教育6个专项规划和氮肥、磷复肥、农药、电石、纯碱、涂料、橡胶、无机盐等17个子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同期发布。
.魏.曙.光
.证.券.时.报.网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摘选)
第一章 “十一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主要成就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现行价格),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能源保障开创新局面,国内新增石油地质探明储量42亿吨,新增天然气地质探明储量2.5万亿立方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1亿吨;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园区建设成为新亮点;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二 、 主要问题
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第二章 “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环境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总的来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二 、 国内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改革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更加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阶段。总的来看,未来五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
第三章 “十二五”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技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质量兴业和“走出去”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传统石油和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建设一批管理规范、专业突出、产业配套、资源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工园区;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模式,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 、 战略目标
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达6%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突破80~10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在重要产业领域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的增长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继续上升。2015年,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超过15家。
节能环保跃上新台阶。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COD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减少10%,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废水达标排放。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有效处置率达到100%。全行业清洁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质量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主要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行业知名品牌和世界级自主品牌。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支撑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以人为本”的责任关怀理念普遍树立,实施责任关怀的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先进、健全并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行业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易发的势头得到根本性扭转。
三 、 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升级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品种质量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加快研制高端专用化学品;配套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工业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加快推进“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抓好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的完善、评估和成熟技术的适度推广工作,促进新型煤化工的健康、有序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规范化工园区发展,鼓励企业向专业化园区集中。园区要形成企业相互关联、供应配套集中、物流高效传输、环境统一治理、循环综合利用、管理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统筹协调产业区域转移,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围绕管网规划,建设大型炼化基地和原油、成品油储备基地,限制产能过剩地区新建炼油项目。新型煤化工试点项目主要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环境容量大、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布点,限制煤炭调入省发展现代煤化工。继续实施大型基础肥料向煤、磷资源产地转移,复合肥、配方肥向市场消费地转移,中小型基础肥料企业向化肥二次加工转变的结构调整。
( 二 )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发展大宗、关键合成材料制造新技术,开发工程塑料、膜材料、特种纤维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产品与技术。开发高性能子午胎、绿色农药、电子化学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清洁制备技术,提高高端化学品的自给率。发展新催化材料与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及节能减排技术,提高产业核心技术水平。发展新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中低品位化学矿和重质油等劣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废旧化工材料的高值化再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发展光化学、离子液体、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等绿色化工技术。
推广一批成熟技术和装备。加快推进重点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工作,促进工程设计、装备制造与技术工艺配套协调。围绕产品升级、节能减排,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
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组建8~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5~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5~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促进行业节约安全清洁发展
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做好炼油、乙烯、氮肥、氯碱、纯碱、电石、黄磷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做好农药、染料、涂料等行业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抓好农药、染料、铬盐等高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改造落后生产装置。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和过程排放控制技术。鼓励发展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
推进实施责任关怀。大力宣传责任关怀理念,开展企业和园区责任关怀试点,把责任关怀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方针目标中,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努力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科学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做好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研究提出行业的安全准入条件。贯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模式,鼓励企业研发、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标准。
( 四 ) 实施 “ 质量兴业 ” 战略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监督”的质量工作体系,建立行业产品质量监测预警网络平台,形成行业产品质量发展合力推进机制。规划建设一批质量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做好新兴产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培育和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到2015年,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形成500个行业知名品牌和10个世界级自主品牌。
加强重要领域标准化工作。继续开展化工行业国家标准化体系工程建设,并研制出一批关键技术标准。加强节能减排、安全、健康、环保、新兴产业、重大化工装备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标准化技术机构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五)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分工中的地位。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推动从加工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把出口产品价值链延伸到境外批发和零售终端。在巩固和拓展美、日等传统市场同时,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在WTO规则下,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维护产业安全。对国内市场供给缺口较大的资源类产品,鼓励增加进口。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发挥外资在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提高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石化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开展境外油气、钾矿、天然橡胶等资源开发合作。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无机盐、农药、染料、纯碱、烧碱、化肥等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
(六)构建大中小配套协调的行业企业体系
通过改革、改造与重组,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构建产业布局合理、管理水平先进、竞争优势明显、大中小企业配套的行业企业体系。
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和化工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石化企业与大型煤电企业联合。推进农药原药企业与制剂企业合并重组,打造一体化的大型农药企业集团。
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大型企业主动与中小企业开展产业链分工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石油和化工科学研究、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工程承包、物流仓储、软件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加强危险化学品储运设施建设。建设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包括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认证评估、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服务等。
第四章 “十二五”石油和化工重点行业发展方向
“十二五”行业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新的行业增长点,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行业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油气开采
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发海域、拓展海外”的思路,重点开拓海域及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依靠科技进步,大幅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
完善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油田和大型原油码头为中心,覆盖主要炼化企业,东西衔接,南北贯通,国内原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灵活调节的管道输送网络。扩建和新建原油储备基地,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扩大LNG进口来源和渠道,在沿海地区适当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二 、 原油加工
提高准入门槛,控制炼油产能盲目扩张。新建炼油项目需按大型化、炼化一体化要求,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年以上。严格控制现有小型炼油装置再次扩大原油加工能力,加快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小炼油项目。
在统筹兼顾全国总量平衡和消除区域供需失衡前提下,以现有企业改造扩建为主,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区。争取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级的炼油生产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炼油能力比重进一步提高,炼油企业平均规模达到700万吨左右。
完善原油一次、二次加工配套装置,提高综合加工和炼化一体化能力,积极推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争取到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6.5亿吨/年以内,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吨左右。汽油质量标准达到国Ⅳ以上,柴油质量标准达到国Ⅲ以上,轻油收率达到78%。吨原油加工耗标油低于60千克。
三 、 石油化工
(一)乙烯
依托炼油企业改扩建及新增大炼油项目,综合平衡区域市场容量,适当安排大型乙烯项目建设,提高乙烯自给率。鼓励乙烯原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推进炼油、乙烯、芳烃等一体化的综合大型石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烯烃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创新研究,统筹规划乙烯副产C4、C5、C9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继续对现有大型乙烯企业实施扩能降耗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改扩建,努力使吨产品消耗标油低于600千克。争取到2015年,全国乙烯产能达到2600万吨/年左右,当量乙烯自给率达到70%左右。丙烯产能2200万吨/年,自给率75%左右。
( 二 ) 合成材料
合成树脂 聚烯烃树脂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要从通用型向专用型和高档化发展。热固性树脂要提高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加强应用研究。加快吸水树脂、导电树脂等功能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与生产。加强可再生“绿色”树脂的研发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发新的聚合技术和新型高效催化剂。
合成橡胶 加快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和异戊橡胶工业化的技术、设备开发。加快特种橡胶的开发和生产。发展苯乙烯类嵌段共聚橡胶SIS和SEBS等产品,增加专用产品比例。发展有利于提高橡胶工业产品品质、档次的合成橡胶新产品,增加粉末橡胶、液体橡胶等专用品种和产量。
合成纤维 提高通用型纤维的质量,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和多纤材料,提高功能性纤维的比例。大力发展特种合成纤维。加快己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等装置的技术改造,增加碳纤聚丙烯腈原丝的供应。对二甲苯(PX)力争自给率达到85%左右。
( 三 ) 有机化学原料
加快国内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规模化发展。鼓励发展重要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鼓励发展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甘油法制环氧氯丙烷、丁二烯法制己二腈等先进生产工艺和裂解碳五的分离及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等。
四、新型煤化工
有序开展新型煤化工研发示范,努力提高示范项目技术、经济和环保管理水平。在全面总结示范工程经验、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碳排放指标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在保障经济性的前提下,在沿海地区适度布点进口甲醇制烯烃项目。
加大核心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包括:先进煤气化技术、大型空分技术、合成气变换与净化技术、煤基多联产关键技术、褐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甲醇芳构化技术、甲醇蛋白产业化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60万吨/年以上规模甲醇合成等基础技术。推进煤的洁净利用,提高高灰、高硫、低值煤的综合利用水平。
防止甲醇、二甲醚产能盲目扩张,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开发下游产品,有序推进醇醚燃料示范发展,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五 、 农用化学品
化肥 严格控制氮肥、磷肥产能的盲目扩张。鼓励发展符合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的复混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肥,适合节水农业需求的全水溶性肥料、液体肥,以及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新型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等多元肥料。
氮肥行业鼓励发展大颗粒尿素,积极研发和推广新型煤气化技术、先进净化和合成技术;对具备条件的20万吨/年以上合成氨企业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减少对无烟块煤和天然气的过度依赖。积极推广先进节能减排工艺技术。
磷肥行业重点支持中低品位磷矿精选和利用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等。做好部分关键设备的材质、制造工艺的研究工作。
钾肥行业重点是增加钾肥产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海水提钾和不溶性钾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力度。鼓励境外钾资源开发,建立国家钾肥储备制度。
农药 鼓励发展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制剂、专用中间体、助剂的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支持和鼓励农药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到2015年,农药创新品种累计达50个以上,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风险品种的产量降至3%以下。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50%以上。组建一批农药原药、制剂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使生产企业数量减少30%。
六 、 基础化学品
发展重点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实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开发新的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
氯碱 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离子膜、干法乙炔、电石渣干法制水泥和低汞触媒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强热电联产、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开发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聚氯乙烯产品。到2015年,乙炔法聚氯乙烯全部使用低汞触媒,吨聚氯乙烯的汞消耗量下降50%。
纯碱 鼓励纯碱生产采用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大型、高效节能设备。继续提高纯碱质量,特别是联碱法纯碱的质量;提高重质纯碱和干燥氯化铵产能,争取到2015年,重质纯碱产能和干燥氯化铵产能分别达到总能力的60%。
无机盐 加强对磷、钾、硫、氟、铬、硼、锰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开发资源;鼓励中低品位矿石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副产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降低高耗能产品比重,着力培育锂盐等新型产业,提高精细化率。重点发展无机纳米粉体材料、无机功能性新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高端专用无机化学品等。
硫酸 继续进行原料结构调整,3~5年内不再建设新的硫酸装置,充分利用冶炼副产硫酸资源;鼓励石油、天然气、原油加工、煤电等行业回收硫资源。提高行业整体余热回收利用率;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保证尾气SO2、酸雾等指标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电石 严格执行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电石产能向资源、能源产地集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企业,打造5~8个百万吨级的电石生产基地。建成若干个“煤-热电(焦炭)-化工(电石-乙炔化工)-建材”的一体化产业基地。积极开发电石下游产品。推进氧热法电石炉的产业化,加大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的推广力度。力争到2015年,密闭式电石炉的产能比重达到80%,吨电石综合能耗下降到1吨标煤以内。
七 、 化工新材料
有机硅 控制总量,严格执行准入条件,限制10万吨/年以下的单体项目建设。提高单体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下游产品的发展和加工应用。
氟化工 加强氟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严格限制萤石、氟化氢的出口,鼓励中低品位萤石采选利用和磷肥副产氟硅酸制氟化氢。鼓励干法氟化铝、高分子比冰晶石等高性能无机氟化盐的发展。鼓励环境友好新型含氟制冷剂的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推进系列含氟特种单体的开发及产业化。加快高性能聚四氟乙烯、可熔融性氟树脂、含氟膜材料等产品的生产及开发。
工程塑料 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芳醚酮、聚苯硫醚、聚芳醚树脂系列产品。提高聚甲醛和热塑性聚酯等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加强功能化、专用化工程塑料新产品及其应用研究。加快树脂共混、改性及合金化的进程,鼓励发展环保型改性材料、新型阻燃材料。
热塑性弹性体 重点发展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脲弹性体以及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加快助剂和加工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复合材料 大力发展以特种纤维为骨架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尽快掌握碳纤原丝生产、碳化等关键技术;提高树脂基材环氧树脂的质量;加强应用研究,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应用。
聚氨酯 加快研发先进生产技术和聚氨酯泡沫稳定剂、高效低毒阻燃剂。鼓励再生资源型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原料、熔纺氨纶切片等技术的开发研究。加快聚氨酯新标准制定,大力推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尤其是节能保温方面的应用。争取形成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异氰酸酯生产基地。
八、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
涂料 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溶剂法氯化橡胶生产工艺和含有害物质的涂料产品。限制1万吨/年以下氧化铁颜料生产线。重点发展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建筑、桥梁、航空、汽车、船舶、重防腐等专用涂料,推广溶剂型涂料全密闭式一体化生产工艺。争取到2015年,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
染料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工艺。重点开发和推广催化、三氧化硫磺化、连续硝化、绝热硝化、定向氯化、组合增效、表面处理、“三废”治理、循环再生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环保、高附加值和功能性品种。
胶粘剂 淘汰技术落后和质量低劣产品,限制溶剂型氯丁橡胶、丁苯热塑性橡胶、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等类胶粘剂通用型产品的发展,加快推进水性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高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专用化学品 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高纯试剂、高纯(特种)气体、高性能新型封装材料、高性能基板树脂、新型液晶材料。水处理剂重点发展聚丙烯酰胺、聚天冬氨酸、壳聚糖等高性能、环保型水处理剂。饲料添加剂重点发展蛋氨酸、丙酸等短缺品种,限制发展氯化胆碱等过剩品种,取缔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的生产。食品添加剂重点发展仿生态、安全型添加剂。表面活性剂重点发展高性能含氟、含硅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酸类、葡萄糖类等天然产品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鼓励发展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高性能橡塑助剂及高档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等。
九 、 新能源和生物化工
新能源 提高核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化工原材料配套水平。发展能量储存、转换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完善盐湖提锂技术。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提高致密砂岩气、页岩油、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 对柠檬酸、赖氨酸、腐植酸、乳酸等传统生物化工产业,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加快发展单细胞蛋白、酶制剂、生物试剂、生物芯片、干扰素、生物传感器等高端产品。积极推进工业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鼓励发展生物基新材料,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聚合与改性的生物技术。在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领域开发和推广生物法合成技术。逐步扩大非粮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
重点开发生物乙烯产业化关键技术,耐盐性高分子聚天门冬氨酸的合成技术,生物能源制造关键技术及生物能源与化工产品的耦联技术,高效生产菌种构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新型好氧、厌氧和复合的高效反应器、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及应用技术等。
十 、 橡胶制品
控制轮胎总量,限制斜交胎发展,进一步提高子午胎比例。继续提高载重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产量,特别是无内胎载重子午胎的产量。继续提高轻载和国产轿车子午胎的比例,在增加系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低断面、扁平化、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胎比例。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传统用途输送带的性能和质量,重点发展具有功能性和特殊要求的产品。炭黑行业要加快低滚动阻力炭黑和功能型炭黑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开发市场急需的专用炭黑新品种。胶鞋行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使高、中档产品占总量的比例由现不足50%提高到65%左右。
十一 、 装备制造业
大力提高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对苯二甲酸、大化肥、大型煤化工、大型天然气及LNG、化工气体液化和储运、页岩气压裂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大型反应塔、大型干燥设备、挤压造粒机、特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重点设备自主化率,力争使自主化率达到90%以上。推进深水勘探开发重大装备、深水水下生产设施、深水工程施工作业重大装备及应急维修装备的研制。提升橡胶机械制造的竞争优势。争取到2015年,研制10~15套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成套石油和化工装备。
十二 、 节能环保
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炉、多喷嘴及清华炉等先进煤气化设备和技术,推进腐植酸原位气化炼铁技术、氧阴极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氧热法电石技术的产业化。鼓励开发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应用技术,支持企业采用碳含量低、可再生的原料,发展具有环保特性的产品。积极推广无碳能源技术,鼓励开发石化行业余热回收技术。鼓励LNG冷能的利用,特别是大型空分设备对LNG冷能的利用。
鼓励先进环保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抓好资源循环利用中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重点发展磷矿、钾矿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磷石膏、铬渣、电石渣、氨碱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废塑料、废橡胶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鼓励二氧化碳及其他工业尾气的回收利用,禁止开采地下二氧化碳气井。
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积极开发和推广高效高效换热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设备、绝热保温材料。满足石油化工行业自身发展对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的需要,也为冶金、有色、建材、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第五章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产业政策研究,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三、抓好典型培育,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化工园区的发展。
四、重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和管理人才。
五、强化行业引导,保障《指南》的顺利实施。兴业证券:关注化工原料多元化发展趋势
投资要点
2011年5月17日-5月18日,兴业证券化工团队参加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欧洲石化咨询公司在天津联合举办的“2011亚洲石化科技大会”。大会邀请了来自国内外行业协会、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神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企业的数十位专家,就金融危机后国际石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上游技术进展带来的投资机会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凯基证券:电荒转油荒的预期将获实现,对石化行业整体影响偏正面
电荒的扩大将导致中国柴油需求增加,主要利好上海石化(00338.HK)。我们认为中国炼油能力是可以满足中国成品油需求,成品油的需求紧张主要是因为炼油业务亏损,导致炼油开工率不够高,我们相信若电荒导致油荒情况严重化,则中国政府将可能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及时浮动(或者进行适当补贴),以缓解柴油供给紧张局面,因此我们认为电荒对石化行业的影响整体偏正面。
国信证券:电力短缺利好一体化氯碱企业,限电推动两碱涨价
1. 电力短缺利好一体化氯碱企业
上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超过2%的:电石4.24%,32%离子膜烧碱2.70%,轻质纯碱3.53%,重质纯碱3.94%,三元乙丙橡胶8.71%,二甲醚2.46%,国际尿素4.76%,国内尿素4.17%。
上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超过2%的:聚乙烯-4.09%,醋酸-10.71%,丁酮-7.65%, 磷酸-2.27%,PX-3.24%,PTA-4.81%,聚酯切片-4.94%,涤纶短纤-3.90%,涤纶FDY-5.54%,棉花-4.53%,棉浆粕-5.20%,粘胶短纤-3.03%,氨纶40D-2.86%。
今年我国缺电形势尤为严重,随着“五一“后限电范围的逐步放大,以电石为代表性的高能耗产业受限电影响开工率处于低位,产品供应出现短缺,价格继续上行,上周电石价格继续上涨175 元至4300,近一个月已累计上涨10%。受此影响,PVC 生产成本提升、未来价格看涨。 我们注意到,电力短缺、电石开工率下降是此次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西部地区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的氯碱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利好上市公司:英力特、内蒙君正、中泰化学。
同样受限电影响,两碱价格近期上行,上周32%离子膜烧碱上涨21 元至809 元/吨,30%隔膜烧碱上涨9 元至712 元/吨,轻质纯碱涨61 元至1783 元/吨, 重质纯碱涨70 元至1846 元/吨。10 年四季度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了两碱价格大幅上涨,此次限电有望再次带来产品价格上涨,利好上市公司:滨化股份、英力特、内蒙君正、三友化工、双环科技、山东海化等。
2. 棉花持续下行 化纤产业弱势不改 受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影响,棉花价格2 月以来持续下行,上周回落1181 元至24895 元/吨。受此影响聚酯产业链价格重心回调,PX 下跌51 美元至1525 美元/吨PTA 下跌480 元至9500 元/吨,涤纶短纤、POY、DTY、FDY 等产品也普通下跌,分别下跌520、200、200 和850 元。预计在需求疲软下, 化纤行业整体景气程度仍将面临相当大压力。相关上市公司:荣盛石化、新民科技、华西村。
同时,随着纺织品终端市场环境的持续疲软表现及主原料棉纱、涤纶等售价持续走低等众多利空因素逐步增多作用下,上周氨纶市场持续回落,氨纶40D 价格下降1500 元至51000 元/吨。相关上市公司:华峰氨纶、友利控股、烟台氨纶。
3. 短期利好推动国内尿素价格上涨
受国际尿素价格持续上扬以及近期联盟、鲁西、中化平原、恒通等厂家相继检修的影响,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以及复合肥厂的需求旺盛支撑尿素局部市场出现高涨,国内尿素出厂价上涨80 元至2000 元/吨。相关上市公司:湖北宜化、泸天化、华鲁恒升、柳化股份等。
天相投资:基金超配化工行业,增仓石化板块
截止2011年4月26日,基金一季报的数据公布已经完成。共有690只基金已经公布完2011年一季报,据此我们对比分析了化工板块前后两个季度的基金持仓比重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口径为季报的全部基金,其中2011年一季报公布股票投资组合的690只基金,2010年四季报公布股票投资组合的632只基金。
在个股投资策略方面,拥有较高技术壁垒的芳纶产品将实现进口替代并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烟台氨纶(002254)未来增长值得期待;生产具有长期供需缺口超细纤维产品且具有上下游一体化优势的华峰超纤(300180)值得关注;仍看好利用上游资源优势,最早推广LNG 业务的广汇股份,长期受益于国家氟化氢行业准入政策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股份(600160),三爱富(600636);关注具有规模优势及上下游资源一体化的农化龙头企业湖北宜化(000422);成品油持续上调预期及可能会出台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将使炼油业务占比较大的中国石油(601857)受益;另外随着油井的枯竭、新油田勘探难度的加大以及原油价格攀升将使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勘探技术服务类的公司也将受益,如中海油服(601808),通源石油(300164)。
银河证券:拥抱新一轮石化行业景气周期
8年左右一轮回,迎接新一轮石化景气周期。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强周期性行业,其景气周期一般为8年左右,上一轮景气周期始于2002年、2004-2005年达到顶峰,我国石化企业盈利状况也与全球石化行业景气周期基本一致。我们综合分析判断产能投放与需求的变化情况、装置开工率、产品的价格差等主要指标,预计2012-2013年很可能将是本轮石化景气周期的顶峰,而目前正处于本轮石化景气周期的上升期。
全球乙烯需求未来几年5%增长,我国乙烯当量供需缺口大。
按照乙烯需求增长相对GDP弹性1.2测算,未来几年全球乙烯需求保持5%左右复合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聚乙烯消费国,城市化加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业升级等三大因素将推动乙烯消费的增长;我国乙烯当量自给率只有50%左右,供需缺口大,人均乙烯消费量只有美国30%,未来增长潜力很大。
2011-2012年新增产能相对低谷,开工率将重回90%高景气。
上一轮景气高峰直接推动了大量新产能建设,这部分新产能投放集中在2009-2010年;金融危机使得许多乙烯新建产能延后或取消,而乙烯产能投放一般需要3-4年,我们统计2011-2012年全球乙烯新产能投放是相对低谷,只有2010年60%左右。中东产能由于天然气短缺而开工率不足,产能建设成本高和运输费用昂用使其对国内冲击有限;另外,欧美部分老产能面临关闭。我们测算全球乙烯开工率2013年前将重回90%的高景气,未来3年逐年提升。
投资策略:推荐受益行业景气最明显并有股改预期的S上石化、业绩弹性最大的辽通化工和低估值的中国石化,并建议关注规划LPG深加工大石化项目的海越股份。
主要风险因素: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越股份:果断转身 石化巨头不是梦
投资要点
果断转身,退出公路、房地产,积极耕耘创投,累计强大先发优势
公司目前有成品油贸易,房地产投资,创投等多块业务。2006~2009年,公司果断转身,退出高速公路积极投入创投行业。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抓住机会大量投入。目前公司已经累计投资5亿多元,投入30多家公司,而且所投公司质地优良、成长迅速。随着创业板市场开放和第三版的迅速发展,所投的公司开始大量启动上市进程(今年预计近20家公司启动上市进程),公司参股的北辰实业(601588)、浙富股份(002266)、贝因美(002570)等已经上市,未来两年创投资产将得到巨大市场溢价回报。此外,公司已明确房地产投资业务将择机退出,年内完成概率较大,考虑分期付款前提,公司投资的西湖文化广场环球中心项目,今年可贡献2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按3.5万元平米估算)。
筹建138万吨LPG深加工项目方案初步确定,石化巨头不是梦
公司积极筹划138万吨丙烷和混合碳四(LPG)利用项目,以宁波海越新材料为实施主体建设LPG深加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17万吨丙烯,30万吨聚丙烯、52.5万吨工业异辛烷,16.3万吨正丁烷,3.5万吨甲乙酮、25万吨石脑油以及54万吨尾油等,预计投资总额62.4亿元,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31.7亿元,年利润总额17.8亿元,内部收益率(税后)22.68%。同时建设由海越新材料控股(股权不小于51%)的5万吨液化多功能化工码头一座,并通过土地招标方式在小港生活区域征地50~60亩建设生活配套设施。此外公司计划在一期项目建成后上马二期,在一期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届时公司将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大石化巨头。
筹建国家成品油储备基地,积蓄能源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凭借18年油气供应链的经验,占据舟山市宝岛之一大猫岛的海岸线(具有航、港优越条件),积极筹划和央企共同建设国家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由于成品油储备半年左右需要更新一次,因而建设储备基地也为公司的成品油销售增长提供巨大油品支持。远期,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公司将凭借大猫岛的地理优势,积极筹建原油-成品油-石化-物流园区等多功能的能源储备基地。公司同时积极稳妥发展油气销售网络,向石油储备、委托加工、配送和批发零售一体化规模化企业发展。
盈利预测
在不计算大石化项目以及假设年内房地产业务退出的前提下,我们根据总体业务预测,调整2011~2012年的EPS(未摊薄)分别为0.55元和0.77元,对应动态PE为24、17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看好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
风险提示
原料LPG供应风险;LPG深加工工艺技术风险;石化景气下降,项目建设低于预期以及投入产出风险。
机构来源:方正证券
辽通化工:安哥拉重组终止 看好石化业务盈利
申银万国
重组项目终止,公司融资需求显现:公司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由于对重组程序存在较大分歧而终止建立合资公司计划,由于原计划安哥拉方仅用现金做出资,该项目的终止对公司业务运营并无实际影响。公司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为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产能,目前处于向发改委上报项目的规划阶段,考虑到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已达74%,重组项目终止后公司融资需求开始显现,我们预计2012年的可能较大。
石化周期景气利好炼化业绩:今年以来公司所有石化装置开工率都在100%,石化景气周期上行使得辽通化工成为最具业绩弹性的标的。公司柴油、乙烯裂解料为主的炼油产品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成品油价格管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按公司柴油收率44.5%、乙烯裂解原料45%计算,一、二季度成品油价格对公司来说对应的原油价格为97.5和111.1美元/桶,考虑到公司库存周期50-60天,上半年炼油并不亏损,全年炼油预计可以达到盈亏平衡。据我们估计,一季度吨乙烯经营收益在3600元/吨左右,二季度由于原料价格上涨盈利空间有所缩窄,但也有3000元/吨。预计全年石化业务可贡献0.62元EPS.
尿素业务占比继续下降:尿素一季度价格在1900元/吨附近波动,随着辽河装置的复产,预计全年吨净利在298元左右,贡献0.3元EPS.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11、2012年EPS分别为0.92、1.10元,对应PE为12.6、10.5倍,维持增持评级。
中国石化:化工业务是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推动力
研究机构:平安证券 分析师:伍颖 撰写日期:2011-04-29
201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8亿元,同比增长34.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每股收益0.23元,符合市场预期。
上游业务持续增长。
一季度公司原油产量1098万吨,同比下降5.8%。国内原油产量继续稳定增长,但海外部分装置受到停产和检修影响,原油产量有较大幅度下降。生产天然气36亿方,同比上涨29.8%,主要是普光气田投入运营后大幅度拉升公司天然气产销量。
原油加工量增加,成品油产量相应增长。
一季度国内炼油装置保持高负荷运转,加工原油5426万吨,同比增长7.4%,成品油产量3130万吨,相应增加6.2%。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涨幅明显,而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相对较小,公司生产用原油主要依赖进口,因此炼油板块在一季度呈现亏损。
产量提升推升化工板块业绩。
一季度公司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加明显,其中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产量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5.9%、20.2%、7.7%和12.1%。
主要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受油价拉动呈现上涨态势。
维持“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2011、2012、2013年的EPS为1.07、1.19和1.31元,对应前收盘价的动态市盈率为8、7和6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S上石化:行业景气受益始现,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研究机构:银河证券 分析师:王国平 撰写日期:2011-04-28
投资建议
主要假设:
1、2011年,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销量保持稳中有升,中间石化产品销量由于60万吨芳烃及相关产能的达产而较快增长;2012年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保持基本稳定;石油产品销量由于原油加工量的增加而稳步增长。
2、2011年,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实现均价分别为16500元/吨、10500元/吨、8500元/吨和5500元/吨;2012年,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实现均价分别为16500元/吨、11500元/吨、9000元/吨和5700元/吨。
3、2011年合成纤维产品毛利率保持稳定,树脂及塑料产品毛利率稳中有升,中间石化产 品毛利率受益行业景气弹性而显著提升;2012年化工业务毛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2年EPS为0.58元和0.79元,公司今年实施股改的可能性较大,参照前两次拟股改的10送3.2对价方案,若实施后对应目前动态PE不到14倍和10倍。考虑到石化行业景气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可以给予公司2012年20倍PE,维持推荐评级;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15-16元。
德美化工:助剂主业受累于石化产品价格上涨,投资收益贡献增加
研究机构:华泰证券 分析师:吴剑平 撰写日期:2011-04-26
公司近日公布2010年年报和201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润3.4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2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12元和0.41元。
201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5.8个百分点至32.6%,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上涨,公司纺织助剂主要原料为石化产品,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石化产品价格大跌,公司2009年综合毛利率比往年高6个百分点。从目前的原油价格及石化产品价格走势来看,这种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已经回归正常水平,未来几年将依靠技术进步和纺织印染品市场的增长来保持公司的成长性。
2010年由于公司在证券一级市场的出色投资,实现投资净收益2.51亿元,占营业利润的60%以上,未来这仍将贡献效益,但比重将逐渐减少。
2011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综合毛利率水平对比去年全年水平又下降了2.5个百分点,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预计随着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公司将会采取提价的方法来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
预计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84元、1.02元和1.24元。未来投资收益仍将占据贡献40%左右的利润,扣除掉投资收益,2011年每股收益为0.5元左右,对应目前市盈率水平为26倍,略低于化工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我们仍给予“推荐”评级。
沈阳化工:氯碱高景气,石化想象多
研究机构:宏源证券 分析师:康铁牛,祖广平,张延明 撰写日期:2011-04-25
报告摘要:
一季报收益基本符合预期。公司一季度每股收益0.107元,同比增长69.8%,环比下降-23%。油价高企以及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是造成每股收益环比下降的原因。
全年氯碱业务可能会双双向好。油价高企以及海外经济复苏导致公司糊树脂业务处于高盈利状态。更加难得的是公司的烧碱业务也处于高景气度状态,公司的45%液碱卖到950~1150元/t,吨毛利接近1000元/t。
原油价格或已见顶,公司炼油业务基本面持续改善。我们认为全球原油价格或已见顶,考虑到最近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较大,公司炼油业务基本面持续改善。
石化业务想象空间大,烯烃及其衍生物是方向。根据重要性以及迫切性,看好公司会启动原油适应性改造、丙烯下游衍生物扩产(冰丙烯酸以及丁辛醇的可能性最大)以及碳4深加工。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11~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5、0.68和0.70元,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位不变。
铁西区工厂搬迁以及公司烧碱业务中液碱、隔膜碱比重偏大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荣盛石化:1季度业绩略超预期,看好11年PTA盈利空间
研究机构:中投证券 分析师:芮定坤,宋哲建 撰写日期:2011-04-25
公司1季度业绩营业收入52.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3亿元,同比增长99.98%,全面摊薄EPS为0.54元。业绩增长的原因是:聚酯产能扩大增加营业收入,PTA和聚酯涤纶售价涨幅超过原料涨幅增大盈利空间。n产能扩张将适时巩固行业地位,产业链延伸将有效保证盈利空间。聚酯产业链上,我们认为盈利空间的大小依次是PX>PTA>长丝>短纤。荣盛石化未来2年内权益PTA产能将从120万吨增加到332万吨,并且正在积极准备上游70万吨PX项目的评估(另一MX项目已经具备启动条件),即将实施PTT项目以及下游10万吨多功能差别化纤维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收入增长的同时能够保证盈利空间稳定。n成本转嫁能力强是公司的优势之一。1是公司生产PTA适时扩大的产能将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从而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目前国内PTA产能集中度较高,33%的聚酯企业掌握了71.20%的产能;2是公司生产经验丰富,11年计划通过增加自动化过程(如盛元化纤将采用的自动络丝技术)等手段降低成本5-10%;3是公司注重将下游产品进行差别化开发(有超募项目10万吨超细旦差别化FDY丝、3万吨超细旦差别化DTY丝),不断提升差别化的比例,将有助于公司提升毛利率。n看好11年PTA的盈利空间。1季度相对而言并不是旺季,同时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但产品盈利好于去年4季度的结果说明PTA销售情况依然很好,公司保证盈利空间的能力也得到了验证。2季度,约有900万吨的产能将陆续进行检修(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考虑到聚酯产能在上半年新增了约200万吨,供需依然偏紧,原料成本经过1季度的调整已经趋于稳定。下半年计划新增PTA产能主要为荣盛石化子公司的,既要考虑到产能增加带来的供给相对增加(相对下游聚酯产能和替代进口的量),也要考虑到保持盈利空间需要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装置开车生产经验,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11年PTA的盈利空间仍然能够得到有力的保证。n12年之后的聚酯行业盈利空间将被压缩,但龙头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巩固优势。聚酯行业目前是下游发展过快、上游发展滞后的局面,12年之后随着PTA产能的集中投放,产能瓶颈将转移至上游的PX和MEG,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一体化公司(尤其是目前更偏重产业链上端的公司)将在竞争中有足够的优势向上游延伸产品、向下游开发差异化的长丝短纤品种,充分竞争的市场将让强者恒强。n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11、2012年EPS分别为1.73和2.39,维持推荐评级。
湖北宜化:向资源靠拢,以低成本实现高盈利
研究机构:长城证券 分析师:王刚 撰写日期:2011-05-09
获取资源+向资源地布局,优化成本。低成本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公司两条腿走路的扩张模式是维持公司行业优势地位的最强力保证。三大产品尿素、二铵和PVC正逐步实现向资源靠拢的既定目标,从而实现以低成本强化盈利能力的目标。
尿素:新疆宜化助盈利能力跃升。贵州宜化拥有廉价的煤炭资源,吨成本有望控制在1600元左右,而联合化工所在内蒙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据了解4月份最新提价后公司吨尿素的天然气成本仅为573元,吨成本在1300元以内。此外,新疆宜化60万吨产能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投产,当地煤炭价格仅为120元/吨,未来尿素产品盈利能力将跃升到新的台阶。
磷铵:二铵权益增加,磷矿资源价值不容低估。公司于今年初完成了宜化肥业50%股权的受让,这样公司二铵的权益产能从去年的35万吨增加到70万吨,即使以目前二铵的盈利能力计算,也将增厚公司业绩0.11元(按照去年的盈利水平,增厚0.31元)。我们认为公司的磷矿资源价值更值得投资者重视:公司下属江家墩矿业拥有1亿吨优质磷矿石储量,而且湖北新近发现的4亿吨储量磷矿资源,公司获得采矿权的可能性也很大。磷矿石具有与萤石和钾盐类似的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特性;加上目前国内行业集中度低,资源回采率低,浪费非常严重,行业整合和限制出口将是大概率事件。随着政策的推行,磷矿石价格有望逐渐走高,从而使包括公司在内的国内大型磷矿企业受益。
PVC:加速低成本布局,受益行业拐点来临。公司目前拥有内蒙宜化30万吨产能,青海宜化30万吨产能将于二季度末投放,由于当地煤炭和电力成本低廉(仅电力成本,每吨就低500-800元),预计毛利率在20%以上。公司今年二季度将在新疆新建30万吨PVC产能,煤炭和电力成本有望低于内蒙宜化和青海宜化,我们预计这一部分的毛利率将更高。未来三地的90万吨PVC将贡献约6.8亿的净利润,成为公司最大的赢利点。我们认为PVC行业将受益于逐渐常态化的限电措施和保障房投资带动,行业拐点正悄然来临,公司青海宜化产能的投放和新疆宜化产能的建设将直接受益。
盈利不断强化+估值合理,给予推荐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向上游控制资源和向资源地布局产能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有望奠定公司在氯碱和化肥领域的低成本优势,同时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的三大主产品尿素、二铵和PVC的盈利能力通过合理布局逐步强化是可以实现的。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2和2013年的EPS分别为1.37元、1.85元和2.22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15倍、11倍和9倍。目前公司的股价对应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历史底部,股价安全边际较高,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及电力等产品涨价风险;新开PVC装臵工作不稳定风险。
华鲁恒升:未来关键看乙二醇、己二酸新项目业绩贡献
银河证券
公司目前拥有尿素150万吨,DMF25万吨,氨醇能力120万吨,醋酸35万吨。新建项目主要是:乙二醇5万吨,己二酸16万吨。尿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尿素毛利不高,2012年公司醋酸产能达到80万吨,产量在70多万吨,50%用于自用。新建5万吨乙二醇,2011年6月试车,但装置能否运行好存在不确定性。16万吨己二酸是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由于公司己二酸可以共用DMF客户资源,对未来顺利销售是十分有利,己二酸在反倾销的保护下,受环保影响市场供需关系较好。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2年EPS为0.67元和1.05元,对应目前PE为24.1倍和15.4倍,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三爱富:高增长奠定全年丰收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梁斌 撰写日期:2011-04-29
事件
29日,三爱富公布2011年1季报,当期实现销售收入12.75亿元,同比增长103.84%;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16564%, 合每股收益0.64元,一季度同比实现爆发性增长。
简评
氟产品景气与CDM 收益补增共举业绩爆发
2010年4季度以来,受下游需求的快速复苏拉动,含氟高分子和制冷剂产品开始步入景气。PTFE 价格从10年4季度的7万元左右上涨到3月份的10万元以上,增幅超过40%;制冷剂R134a 从09年初底部的275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75000元/吨,价格上涨170%以上。公司一季度含氟高分子和制冷剂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分别达到20%和35%以上,实现盈利的大幅改观。
今年一季度公司CDM 收入1.13亿元,产生9683万元净利润,考虑30%的少数股东损益,贡献公司一季度业绩0.19元左右。一季度业绩构成应当是0.44元主业收入+0.2元CDM。
由于2010年CDM 理事会对HFC23焚烧的CDM 项目方法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前暂缓支付,因此2010年度公司未有CDM 收入,据我们了解目前已无争议,因此一季度确认的CDM 收益应当是2010年CDM 的部分补增。
主流产品价格仍坚挺,虽有扩产景气可持续性仍谨慎看好
含氟塑料价格坚挺,后市看高:截至4月28日,受到市场供给紧张影响,PTFE 价格已攀升至13-4万元/吨,较之一季度末的10万元再涨30%左右。含氟高分子产业门槛较高,且目前业内主要企业的开工率都在高位,短期内增加供给的能力非常有限,市场库存渐趋耗竭,预计五一过后价格仍将上行。
CFC 替代品:长看替代市场,短看旺季渐临,虽有扩产犹可谨慎看好:据我们了解,今年2季度国内CFC 替代制冷剂可能有所扩产,引发了市场对于制冷剂景气可持续性的担心。我们认为,CFC 替代品长期看将不断接管CFC 产品市场,短期看随着天气逐渐变热,需求旺季即将来临,因此市场扩产对价格的压制或无须过度解读。综合考虑,基于谨慎原则假设一季度以来公司产品价格的升势出现一定程度调整。
R22价格波动不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近期R22产品价格出现涨而后跌,跌而复涨的行情,引起市场对于公司盈利稳定性的担忧。目前,R22内外需出现分化:国内天气转暖,需求向好,而外需较为疲软,加之R22目前盈利空间丰厚,预计未来价格将由较为纠结的走势。但我们认为,由于公司R22主要作为其中间产品使用,因此R22的价格波动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影响不大。
据我们了解,目前公司CFC替代品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由于原料三氯甲烷等价格有较大下降,其毛利率仍保持前期35%左右的高位;含氟聚合物价格进一步上涨,产品毛利率较之3月份的20%左右有进一步提高。
综上,我们认为,虽然公司产品在2季度面临一定行业扩产和外需不振的压力,但2季度行业扩产影响将被长期景气和短期旺季抵消,且含氟塑料需求的坚挺和制冷剂旺季效应仍将为行业景气提供有力支撑。谨慎预期产品价格在经过适当调整后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公司盈利能力无忧。
CDM今年仍有更多收益,势谨慎判断下全年业绩仍有保证
考虑到前期的0.19元CDM收益仅是2010年应获收益的部分补增,保守预计今年至少还有0.3元的CDM收益增厚(包括2010年尚未确认的部分和2011年的CDM收益)。我们基于谨慎原则假设一季度以来公司产品价格的升势出现一定程度调整并企稳,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在24%左右(一季度毛利率在28.5%),时,每季度主业收益应当在0.3元,则全年业绩=0.64+0.3×3+0.3=1.84元,业绩有较强保证。
一季度为全年奠定基础,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一季度0.64元的业绩为全年业绩丰收奠定了基础,上调公司2011-12年盈利预测至1.83、2.02元,按今年20-25倍市盈率估算,目标价格36.6-45.75元,给予“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