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注入队成立于2005年8月18日。作为大庆油田第一家二氧化碳注入施工单位,他们先后完成采油八厂芳48区块、榆树林油田树101区块、采油九厂塔112区块等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先导性施工任务,累计增产原油超过4000吨;完成采油五厂、采油八厂和榆树林、头台油田等共计39口井二氧化碳吞吐、气举排水、化学药剂顶替施工任务,增产原油2900余吨。
大庆油田不仅地下有油,有天然气,天然气里还含有二氧化碳。怎样把这些地下废气变成可利用的能源,成为摆在油田科技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大庆采气分公司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现场试验发现,注入二氧化碳驱油新技术适合于低渗透、低丰度的难采储量动用。他们将地下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起来,先后在大庆采油八厂、榆树林油田和采油九厂进行了先导性试验。
目前,根据大庆油田长远规划,大庆采气分公司已新建一座二氧化碳液化站,改建一座二氧化碳集气站。液态二氧化碳产能在今年年底将达到6万吨,为大庆油田难动用储层,尤其是外围“三低”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产品保证。
微生物凝胶组合驱:唤醒超稠油藏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宋学功)华北二连宝力格油田的地下原油具有低温、高黏稠的特点,常规的油田开发技术效果不明显。但是在大面积采用微生物凝胶组合驱技术之后,宝力格油田原油黏度下降40%,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明显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华北油田采油研究院通过室内评价优化、现场先导试验、工业化应用起步三个阶段,在宝力格油田进行了微生物凝胶现场实施,建立起了地下微生物场;通过优化配方体系、精细方案研究、严密现场实施,使微生物凝胶组合驱这一全新的技术理念为二连油田稳产上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7月20日,该项目累计进行室内实验万余次,监测数据1.46万个,实施凝胶调驱41井次,注入凝胶10.39万立方米;微生物调驱95井次,注入微生物溶液43.75万立方米,实现阶段增油5万余吨。
微生物凝胶组合驱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菌液在油层中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改变原油的某些物化特性,从而降低原油黏度,改善原油可驱动性,达到改善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据了解,应用微生物凝胶组合驱技术对低温、稠油油藏实施常规注采井网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它的应用成功不但直接催生了这一技术在宝力格油田的不断完善和工业化应用,推动了华北油田三次采油进程,而且带动了油田化学、三次采油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目前,在微生物研究方面,华北油田首次建立起适合该油田地质特点的菌种库;在堵调剂体系研究方面,“微悬浮树脂堵调体系”已经成型。这些工作将为华北油田乃至全国同类型油田进一步深化三次采油发挥重要作用。
SAGD蒸汽采油:提高开采效率
采油新技术在新疆油田得到大规模推广利用。(宋鹏 摄) |
中国石油网消息 (通讯员朱慧君)通过近两个月的技术攻关,新疆风城油田SAGD先导试验区块取得阶段性成果。
风城油田SAGD先导试验区共分为重32、重37两个生产区,共有25口油井,观察井32口。重32井区SAGD阶段生产19个至26个月,生产形势总体趋好,注气量和产液量在波动中表现出上升态势;重37井区SAGD阶段生产387天,5月初开始提高蒸汽干度,5月底开展增气提液、提高注气压力、实施再循环等措施,目前油量缓慢上升。
风城超稠油油藏处于大规模开发起步阶段,计划“十二五”末产量达到400万吨。其中,SAGD、火驱等开发方式产量占近1/3。2015年开始,以SAGD技术为先导试验区产量将不断飙升,2018年将占据产量“半壁江山”。
实验站联合新疆油田地质研究所,以分类治理意见为调控实施原则,通过对各井组开发效果、水平段连通情况加深认识,提出了井组分类治理措施。期间,采取、调控措施,对Ⅰ类井实行增气提液;对Ⅱ类井通过增加注气量,提高操作压力,对连通差的井重新循环预热;对Ⅲ类井通过改变注采对应井段,提高水平段动用程度。风城油田通过分类井管理,提高了油井生产能力,日产量水平较年初提高了60吨。
今后,风城油田将稳步提高注气量,扩大气腔体积,改善连通程度,提高产液量;调整管柱结构和举升方式,通过调控,逐步扩大水平段动用程度;在确保生产井井筒为液相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生产井油压,提高采油效率。
相关链接
SAGD采油技术
SAGD技术是国际上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理论最初是基于注水采盐原理,即注入淡水将盐层中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而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通过持续向盐层上部注水,将盐层下部连续的高浓度盐溶液采出。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注蒸汽热采过程中,就是“重力泄油”的概念。
SAGD蒸汽驱开采方式,即向注气井连续注入高温、高干度蒸汽,首先发育蒸汽腔,再加热油层并保持一定的油层压力,将原油驱至周围生产井中,然后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