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石油
与此同时,中石油集团宣布停止在利比亚和尼日利亚6个地质勘探项目。近东和北非地区局势的不稳局面,对中国在本地区长期的能源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与 此同时,商业纠纷的加剧,使中俄双方的石油合同也变得不太明朗。中石油集团拖欠了8500万美元石油款。其原因在于,合作伙伴之间对东西伯利亚到中国边界 的石油运费问题有不同的认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方将于8月末、9月初在北京举行谈判。
中方希望将这一问题提高到政治层面,进而邀请俄罗斯能源部长谢尔 盖·什马特克来参与谈判。在俄罗斯政府内部,对能源部长参加这一谈判的合理性问题正在进行研究。而“三方对话”公司分析家瓦列里·捏斯杰洛夫认为,部长这 一级别是不够的。
他说:“在较高领导人层次很难解决这个严肃并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问题。从地缘政治和战略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有兴趣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没有强大的政治意志、并从政治上进行推动,那么在最近的未来,很难期待有什么顺利的解决方案。”
向中国供应石油的价格问题是在今年年初出现的。5月份的时候,在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和胡锦涛会晤前解决了这一问题。当时中方支付了2。5亿美元欠款中的 2亿美元。
但是,最近的几个月里,欠款数额又达到了近8500万美元。这样的结局,迫使“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运输公司”不得不就将中石油告上伦敦仲 裁法庭一事而进行磋商。
与此同时,俄“石油运输公司”还宣布,准备提前归还从中国获得的100亿美元贷款,并终止俄罗斯石油的运输。也就是说,将要撕毁在 最近10年向中方每年供应1500万吨石油、并可能增加供油的20年合同。
北京方面也向莫斯科表示,如果终止供油的威胁得以实施,没有俄罗斯的石油也是没 有问题的。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说,这一行动所造成的损失要比失去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合同大很多。
抢夺利比亚石油利益,中俄尽然没份
《纽约时报》报道,利比亚革命战事尚未结束,但另一场石油利益抢夺战已悄然开打。
利比亚在今年2月陷入内战之前,每天出口130万桶石油,虽然只占全球石油供应的不足2%,但属于优质的低硫原油(sweet crude oil),是国际原油市场的抢手货。
西方国家,尤其是为革命军提供关键空中炮火支援的北约成员国,正极力协助它们的石油企业锁住利比亚的石油生产。
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本周一在国营电视台说,意大利石油公司埃尼集团(Eni)将在利比亚占有“第一的位置”。弗拉蒂尼还说,埃尼集团的技术人员已动身前往利比亚东部,以重启当地的石油生产。
利比亚革命军和卡达菲政府军爆发战事后,利比亚的大部分石油生产便已中断。
除了埃尼集团,英国的英国石油公司、法国的道达尔集团、西班牙的雷普索尔YPF公司和奥地利的OMV公司也是利比亚的主要石油开采商。一般预料,利比亚内战结束后,它们的获利最大。
意大利高度依赖利比亚的石化能源,从利比亚进口超过20%的原油。法国、瑞士、爱尔兰和奥地利则从利比亚进口超过15%的原油。
美国石油公司如Hess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及马拉松石油公司也曾同卡达菲政府敲定石油开采合同,但美国从利比亚进口的原油不足1%。
在革命军赢得战事前,革命军就已表明,他们会记住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并会根据这一原则谈判石油开采合同。
革命军控制的阿拉伯海湾石油公司(Agoco)发言人马尤夫说:“我们和西方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公司没问题,但我们和俄罗斯、中国和巴西有一些政治问题。”
俄罗斯、中国和巴西没有大力支持制裁卡扎菲政府的措施,并支持通过谈判结束这场内战。
路透社报道,中国周二呼吁利比亚保护其在该国的投资。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说:“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特别是石油方面的投资,体现了中国和利比亚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利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中国人民和利比亚人民都有益。”
他也说:“中国希望在利比亚局势稳定后,利比亚会继续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利益和权利,中国也希望未来继续在利比亚投资和开展经贸合作”
战后的利比亚石油到底属于谁?
打利比亚是不是为了石油?我认为不是。但为了把事说清楚,姑且假设打利比亚就是为了石油。这个假设纯粹基于利害,所以推导也会基于利害,不掺杂道义:一切从石油出发。记住了,千万别跟我讲道义!
先看看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情况,下面摘自我以前博文《油价的利比亚因素》 :
“利比亚重新成为石油出口大国,是晚近的事情。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利比亚有探明石油储量440亿桶,在非洲国家中最高。卡扎菲1969年上台,对欧美保持敌对。1988年利比亚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泛美航空103号因炸弹袭击坠毁在苏格兰洛克比,270人死亡。美欧联手制裁利比亚,跨国石油公司被禁投资利比亚石油工业。利比亚石油工业趋于衰败。2003年以后,卡扎菲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向受害者家属支付数十亿美元赔偿,并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比亚才得以恢复与国际社会接触,重启对石油工业的国际投资。2005年,跨国石油公司重回利比亚。目前利比亚每日出口石油约150万桶,排名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但仍未恢复到制裁前出口水平。”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那推翻卡扎菲政权后会发生什么?
国际政治没有实验室,无法做实验。幸而就在中东,在另一个产油大国,已经有先例。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的石油储量比利比亚更大。同样有很多观察者认为美国发动伊战的真实目的也是石油。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拉克产生了新政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2009年以后,伊拉克重启石油招标,全世界石油公司云集。谁拿到了最大的项目?中石油。欧美能源公司也跟,但不如中石油进取。详情可以看《新世纪》周刊这两篇文章:《中石油伊拉克历险记》、《石油铁娘子》。
绝不能说中石油就是捡到了便宜。伊拉克政府不仅开出严苛条件,还改变了招标惯例,由过往的分成变成桶油报酬,石油国家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模式为之一变,国际能源公司获利大幅减少。中石油愿意接受现实,玩这个新游戏,占了一定先机;在认清形势后,其他国际能源公司正在猛跟。游戏变了,所有人还得接着玩。
美国发动战争不是为了石油吗?为什么会让石油开采权落到非美国公司手里? 我的第一种解释:伊拉克现政权不能脱离美国的支持而生存,但这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彻底控制伊拉克现政权。在石油这个对伊拉克至关重要的议题上,伊拉克政权保住了决策权和控制权。隐含的推论是,石油是伊拉克的最大利益,却不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最大利益;为了换取伊拉克现政权支持对美国来说更重要的利益,美国容许伊拉克行使对本国石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咦,不是为了石油才打仗吗? 我的第二种解释更有意思。
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不在直接控制石油资源本身,更不在美国石油公司去采油,美国航运公司把油运回国,并由美国炼厂炼化,甚至也不在石油价格上。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载明在各种能源战略白皮书里:全球能源供给稳定,不受扰乱(disruption)。
有了对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认知,有了伊拉克先例,如果卡扎菲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支持下上台,会发生什么就很清楚了:
——新政权会很快恢复执行与国际能源公司达成的石油协议,其中当然包括与中国石油公司的协议,不然你以为中国从600万人口的蕞尔小国利比亚一举撤出3万多人是干什么的?
——新政权会启动新石油项目招标。我想很可能采取桶油报酬方式。中石油将不出意外地成为最激进的竞标者,有其斩获;中石油能不能重现伊拉克夺标第一的场景,当然还要看其他国际能源公司包括美国能源公司从伊拉克吸取教训变得同样进取了。 ——利比亚从2005年以后重启的石油公司再投资会提速,不论谁拿到开发项目,产能都会大幅上升。这对石油供给的紧张状况是一个缓和因素,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绝对有利。
这些可能的好处,都建立在卡扎菲政权垮台的假设上。如果卡扎菲保住政权。国际社会必将经济制裁,利比亚石油投资必受重创。这对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进寻找油源的中国能源公司不利,对提升石油供给不利,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不利。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利害关系就是这样清清楚楚。现在,你是不是想讲讲道义?
美国能制定这样的能源安全战略,底气使然:不论谁把石油采出来,投放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就有能力以市场价格获得它。这一战略不是出自利他动机,却有利他效果。美国会致力于维持产油国稳定,会维护海运线的畅通。是的,这就是世界警察的本义:提供安全,有正的外部性,非世界警察的其他国家可以搭便车,中国在伊拉克就搭到了便车。这些国家当然有理由担心警察翻脸,但这个游戏也只能跟。如果如许多人所愿望的那样“XX必有一战”,海运安全、油气管道安全、油田安全、炼厂安全,都是空中楼阁。
而这些轰炸是反对派在石油出口 管道、石油加工厂和地中海沿岸港口的控制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现在看来,起义者们在西方国家的授意下,准备对中国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而西方国家意图控制 利比亚石油,是本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根据预测,利比亚要恢复战前的石油开采水平,起码要过两年时间。而且,谁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彻底恢复利比亚的石 油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