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发起的这起收购案,是中国石油企业近几年来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不断进击的一个重要收获。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的不足,因此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一直很强,而国际石油市场又基本上被寡头所操控,导致国内油价只能被动地跟随国际市场而越走越高,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海油等中国油企不断收购国际上一些石油企业,有利于中国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定价活动中,特别是对降低油价有积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国际市场从寡头炒作中摆脱出来,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支正面力量,这也正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全球市场上应该起到的作用。
但是,从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大型油企在国际市场上的收购活动来看,它们对国内市场的油价并未能产生什么影响。2005年,中石油以41.8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注册的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成为当时中国企业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海外并购;2009年,中石化以75. 6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日前表示,中国石油公司目前在海外的权益油已突破9000万吨/年,作业产量超过1.5亿吨/年,可以说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石油企业的权益油中,有90%在海外当地市场销售。曾掌舵中海油的中石化现任董事长傅成玉此前也曾透露,中海油海外的油产量全部在国外销售,中石化在海外所拥有的每年2300吨权益油产出中,只有1200万吨属于自己代理销售,其中也只有很小一部分运回国内。这种格局的存在,使中国油企在国际市场上所展开的收购活动的积极意义,未免打了一个不小的折扣。
中国油企在海外通过并购掌握了一些市场资源,国内市场却不能受惠,这是这种收购活动所存在的短板。我国赴海外进行收购活动的企业,主要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主,它们共同的身份是央企,严格地说,它们为收购所花费的巨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收购活动完成以后,国内市场却不能受惠。以此次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一案来说,不仅需要中海油支付高达151亿美元的巨大代价,而且要承担对方背负的43亿美元债务,中海油为达成此次收购,实际上将要支付将近200亿美元。中海油完成此项收购后,它将成为墨西哥湾大量租约的所有者,但是如果中海油不能将产油向国内市场输送,所产原油仍然只能成为寡头垄断的“掌中物”。
中国油企在海外进行的并购活动,曾经遇到过很多阻挠。争议焦点就在于这些油企的国企身份。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一些西方国家无法对中国雄厚的资本实力视而不见,这也是近几年中国油企的国际并购活动逐渐有所突破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然,中国油企在海外所生产的石油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很少输送到国内市场,这或许受制于并购协议中的有关条款。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那么,未来的收购就应当致力于改变这种并不完全符合市场化机制的约束性条款。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石油企业要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展开的并购活动,与目前仍在操控国际石油市场的寡头积极展开博弈,争夺更多的定价话语权,努力改变国内市场上的油价受制于国际市场的被动局面。
周俊生(上海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