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一跌再跌的原油又跌了。
在全球石油需求疲软的今天,中国应该好好利用全球最大原油净进口国的地位。趁着低价大量进口省钱固然重要,而将中东“石油美元”切实转化为中东“石油人民币”才是更宏大的视角,同时也不应让廉价原油成为中国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新障碍。
当前的廉价原油让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处在前所未有的超然地位。包括原油在内的能源价格走低,让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不仅仅可以买到比较便宜的进口能源和矿产,更重要的是,中国能源企业现在也可以更便利地进入全球石油开采领域,而像2005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那样的阻力已然减少很多,甚至西方“七姐妹”石油公司让位于中国“三兄弟”石油公司也并非没有可能。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消费市场的持续疲软,石油的供给远超过需求,让能源市场不可避免地从以价格为基础转向完全以产量为基础。一旦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游戏结束,那么像沙特、俄罗斯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将不得不转向增加产量来实现收入目标。
以量取胜的欧佩克对原油的价格控制已经失败。沙特已经明确指出,他们首要关心的是要确保市场份额,因此,沙特不顾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需求,继续开采石油。这并不完全是卡特尔式(寡头之间进行联合并同时行动)行为。欧佩克下次会议定于11月末举行,但各成员国之间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并不大。
以产量为基础的能源市场让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有了更多长袖善舞的资本,也让“一带一路”能源和资本合作推进速度加快。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卡塔尔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卡塔尔投资局也与中信集团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设100亿美元的地区投资基金,未来5年卡塔尔还将对中国投资150亿~200亿美元。
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曾经的“石油美元”转换成“石油人民币”,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本投资将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将加快实现,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而这已不仅仅是廉价原油让中国今年省下几百亿美元那么简单了。
但从长远看,中国不应该让廉价原油束缚追求能源新技术革命的步伐。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的“能源3.0时代”正在孕育,能源市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电力革命也已呼之欲出,中国也必须将新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定位为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并下大力气推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