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具体供应价格并未公布,但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石油接收大单的盈利情况并不明朗。此前在进口天然气板块存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中石油将谋求推动价格的市场化,从而改变亏损局面。
中俄再签能源大单/
11月9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关于通过中俄西线管道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供应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中国石油[0.51% 资金 研报]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关于经中俄西线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
协议签订的主体为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协议中,俄方将从西伯利亚西部通过阿尔泰(Altai)管道向中国每年供应额外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这距离中俄上一个天然气供应大单还不足半年。今年5月,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4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旨在开通西伯利亚管线,并同意在2018年以后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到中国。
而在阿尔泰管道完成后,中国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客户。俄罗斯将每年供给中国680亿立方米天然气,超过了其对德国每年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认为,作为国内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我国天然气市场供求形势依然偏紧,2013年进口天然气约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因此从长远来看,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是存在的。
“国家希望天然气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可以占到到10%以上份额,因此新增的供应大单可以有效缓解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缺口。”李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天然气盈利前景不明朗/
尽管中石油是这场供应“盛宴”中的主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接收俄罗斯天然气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认为,国内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并不市场化,也不知道签订供应合约的价格,因此难以判断其未来的盈利情况。
近两年中石油在天然气板块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而进口天然气业务上则一直存在大规模的亏损。中石油三季报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净亏损人民币283.87亿元。
孙阳告诉记者,中石油出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管道运输成本比较高,同时销售价格又需要接受发改委定价。“加上运输成本后,中石油在销售进口管道气前的平均成本是3.5元/立方米,但远高出目前天然气的门店价格。”
“今年9月份发改委曾经对天然气进行调价,但是目前来看,推行效果并不是很好;目前煤炭与石油价格下降也给了天然气一定的压力,因此中石油在进口气经营方面未来的变数仍然比较多。”孙阳分析道。
李莉认为,中石油今年签订的两个天然气大单,未来可能的经营利润是一个因素,而国家从能源战略的角度考虑对此推进不少。“对于中石油来讲,从需求来看,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好的。但是中石油还面临着价格、融资等多方面问题。此次订单远期的价格,应该要看供需双方的博弈。”
现货贸易铺路价格市场化/
尽管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呼声已久,但是推进程度缓慢。很显然,在进口天然气逐年增多的局面下,中石油并不希望这种局面持续下去。
消息显示,当前中石油与东北交易中心合作推管道天然气现货贸易,这是国内首推新型的销售形式。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东北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申延福证实,“中石油方面已经答应,第一步先将东三省的管道天然气拿到我们这个平台上交易。我们则为它开个专场——地方燃气公司或用气企业可以直接到平台上提出需求、采购管道气。最早一批专场交易已经从9月份就开始上线。”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认为,一方面,国内管道天然气价格一般是行政定价,此次管道气现货交易,是管道气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将为今后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做铺垫。“另一方面,此次现货交易在东北试点,后期交易货物针对5月份签订合同的来自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较大。”
在李莉看来,东北的天然气管道并不多,从管道天然气现货贸易,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道路还很远。“目前天然气市场不够开放,因此交易量不会很大,但是此平台仍然会有一定的地区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亦认为,只有天然气管网的独立并且互联互通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去谈天然气价格市场定价机制。
“对于未来价格的市场化,中石油仍有一定的期待。”董秀成表示,“中俄签订的未来每年供应680亿立方米的单子,虽然是国家在推动,但是操作层面仍然是企业。中石油最终看好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带来的利润,才会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