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前沿 >> “海洋石油981”载着中国蓝色国土的深水梦想航行

“海洋石油981”载着中国蓝色国土的深水梦想航行

  来源:石油机械网  日期:2015-05-10  关注度:3517
 本报记者 崔丽《中国青年报》(2015年05月10日03版)

  航行近4600公里、历时58天、作业效高达99.09%……2015年元旦,“海洋石油981”从海南三亚起航,远征东南亚,于4月5日成功完钻,成为“海洋石油981”自服役以来航行距离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

  平台经理来宣朝的心,一直没有轻松下来。彼时,他已经和“海洋石油981”的小伙伴们连续奋战100多天了。

  常年风里来浪里去的来宣朝神色硬朗,不苟言笑。首次海外作业,他们经受了非同寻常的考验:平台上有中外多家公司参与,国际化团队需要更多磨合;远程海外作业,“不像在家门口”,物资补给、运送不能稍有闪失……

  而此行成果,足令他感到欣慰:“海洋石油981”此次承钻的深水井位于孟加拉湾海域1732.7米深的水下地层,完钻井深超过5030米,是“海洋石油981”作业井深最深的一口,创造了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井深新纪录,精彩演绎了“海洋石油981”的海外首秀。

  这更是令“海洋石油981”整个作业团队骄傲的战绩。“海洋石油981”自2012年5月9日正式投入运营,这支170余人、平均年龄仅30岁的团队,深海磨一剑,打破欧美国际石油公司对深水领域的技术垄断,在与国际同行比肩竞争中创造了多项深水作业纪录,在中国南海完成多个国家重点深水开发项目。这些与大海共舞、追风逐浪的年轻人,堪称我国海洋石油的一支“深水奇兵”。

  中国南海海域,宽广深邃,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中70%都蕴藏于深海。面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严峻现实,叩开深水油气资源的“大门”,成为中国海洋石油走向深水义无反顾的选择。

  “海洋石油981”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钻井深度可达万米,相当于在海底可钻穿海拔高度8848米的整座珠穆朗玛峰。最大作业水深可达3000米,则是两座泰山的高度。

  按照国际标准,从水面到海床垂直距离达500米以上可称为深水,1500米以上为超深水。 在中国海油建造“海洋石油981”之前,国外深水钻井能力已达3000米,国内还停留在500米以内的作业阶段,我国基本没有自主深海勘探开发的经验,全球深水油气钻探技术一直被欧美几家国际石油公司垄断。

  要实现由浅水到深水、超深水的跨越,谈何容易。“海洋石油981”团队只能白手起家,摸索前行。面对国际同行的怀疑和不信任,首任平台经理邓明川给伙伴们打气:尊重是靠实力赢得的!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上有1500多台设备,说明书都是英文。为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把每一个设备的功能吃透,年轻人在集装箱改造的办公室里啃外文资料,学习的资料有20吨重,摞起来能装满8个集装箱;为突破技术封锁,他们登上外籍深水钻井平台“学艺”,多少人的除夕之夜也在平台上度过。终于,这些年轻人用两年的时间消化了国外20年的深水钻井技术体系,在被国外公司抛弃的区块找到了大气田,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平台上的年轻人学历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80.23%,很多是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有人说,在北京中关村或上海陆家嘴,这些面孔稚嫩的年轻人或许抱着资料跟在主管后面拚命跑,而在波诡云谲的大海上,这些年轻人已历练成雷厉风行、独当一面的海上勇士。

  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行政管理部美女朱晗冰,曾到钻井平台上实习过一年。乘直升机往返、办公室如同海景房、每天尽情欣赏海上日出日落……当最初的蓝色浪漫褪去,让朱晗冰体味到日复一日海上漂泊的枯燥、单调。

  说起船员们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朱晗冰连续用了两个“不可思议”。一次,小朱跟着员工去作业,海上热风袭人,甲板上的高温能把鸡蛋烤熟了。员工头戴安全帽、全身工装、足蹬厚重的大头鞋,穿着这身行头,穿梭在迷宫般的仪器设备中间,还要攀上90度陡峭的直梯,不一会儿衣服就湿了,脸上的汗珠不停滴落。

  “大海上,一帮年轻人,话不多,干起活儿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那个场面真挺震撼的!”小朱说,有的员工下了班还要加班,穿着一身又湿又脏的工作服赶来继续开会,“真是蛮拚的!”

  为保证作业时效,平台24小时连轴转,员工们每天几班倒,一个班连续作业12个小时。晚上12时到第二天中午12时最难熬。“困啊!但必须非常清醒地去工作”。

  南海台风多发,“土台风”更是行踪诡异,捉摸不定,成为深水石油作业的“大敌”,每当台风袭来,对 “海洋石油981”上的作业人员来说都如同经受一次“洗礼”。当完成一次“风暴眼”中的任务,被淋成“落汤鸡”是常有的事。

  平台上的员工28天一个轮班,年轻人过着海陆两栖生活,亲情思念是海上最大的牵挂。

  手机在海上没有信号,只能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与家人通话,因为人多,大家自觉形成规矩:打电话不能超过15分钟。

  32岁的董铁军来自安徽阜阳,人称“高铁”。铁军行事如其名,处理海上突发状况雷厉风行,冷静睿智。大海给了他广阔胸襟,他感叹“出海的人,不属于家庭”,说起3岁多的女儿,铁军也动容。

  杨金刚在“981”上工作了5年,从钻井队长一步步干到船队OIM(海上设施经理)。经历了“981”平台历练,他被调去新建平台“兴旺”号当经理,与“981”结缘,让他依依不舍。如今,“981”已成为中国深水人才的“黄埔军校”,从关键岗位走出100多位高端深水人才。

  “海洋石油981”载着中国蓝色国土的深水梦想,继续航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 交流社区 | 营业执照
客服/合作/投诉:+86-23-81216771 邮箱:oilmc@vip.qq.com 备案:渝ICP备2024042459号-1
©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